迎泽区这“幸福家园”的宣传,看得我一愣一愣的。
又是老兵修水管,又是医生免费出诊,还有广场舞大妈和快递小哥化身社区超人……敢情这社区,是人才济济啊!
不知道的,还以为进了哪个世外桃源呢!
说实话,这宣传,初看是挺感人的,满满的正能量。
但细品之下,又觉得哪里怪怪的。
这几位“能人”,真的就那么“热心”?
他们真的是心甘情愿地付出?
咱先说老曹,一个退休老兵,本该在家颐养天年,结果成了社区的“万金油”。
调解纠纷、修水管、安电梯……这活儿,比上班还累!
再看老王,一个社区医生,白天上班已经够辛苦了,晚上还要义务出诊,这是把家当成了“私人诊所”?
还有广场舞大妈,退休了也不消停,还得组织文艺活动,这是要把社区变成“老年大学”分校?
最后是小聂,一个快递小哥,送快递之余还得兼职“城管”,这是把“朝阳群众”的精神发扬光大了?
我琢磨着,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猫腻?
是不是社区服务跟不上,才需要这些“能人”来救场?
这就好比,家里马桶堵了,你不找物业,反而让邻居来通,这逻辑,是不是有点清奇?
先别急着感动,咱先问问:社区的经费都花哪儿去了?
公共服务都覆盖到哪儿了?
如果这些基础工作都做好了,还需要这些“能人”这么操心吗?
我不是说他们的付出不值得肯定,他们的确很不容易,也很值得敬佩。
我只是觉得,这种“能人”治社区的模式,有点不踏实。
万一哪天这些“能人”撑不住了,或者干脆不干了,那社区怎么办?
这就好像一个公司,全靠几个老员工加班加点顶着,没有完善的制度和流程,没有新鲜血液的补充,迟早得歇菜。
与其把希望寄托在几个“能人”身上,不如想想怎么完善社区服务,怎么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。
与其搞这些花里胡哨的宣传,不如踏踏实实解决实际问题。
话说回来,这几位“能人”的故事,也反映出了一些社会问题。
比如,社区服务不足、公共资源匮乏、居民缺乏参与等等。
这些问题,可不是靠几个“能人”就能解决的,需要的是政府、社区和居民的共同努力。
唉,说到底,还是希望社区能真正做到“以人为本”,别总是把希望寄托在“能人”身上。
也希望这些“能人”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,别让他们的付出变成“理所当然”。
至于迎泽区这个“幸福家园”,到底是不是真的幸福,那就只有居民自己知道了。
毕竟,鞋子合不合脚,只有自己知道。
